- 关于拟接收蔡汶含等24人为中共预11-11
- 关于拟同意蒋佳梦等15人转为中共11-05
- 自动化学院2025年接收推免生拟录10-18
- 自动化学院2025年接收推荐免试硕08-17
- 自动化学院2024年科研助理岗位招06-19
- 关于拟同意卫心怡等3人转为中共06-03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工业过程知识自动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工业波谱成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4年学术/技术委员会会议成功举办
2024年12月6日,工业过程知识自动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工业波谱成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北京科技大学机电信息楼1104会议室,成功召开了2024年学术/技术委员会会议。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和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桂卫华院士,学术/技术委员会委员谭民教授、周东华教授、王龙教授、徐胜元教授、王凌教授、王生进教授、丁希仑教授、罗灵教授和穆志纯教授出席会议。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黄武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靖元、科研院基地管理办公室主任乔杉、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旭、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部长肖雄、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李擎、自动化学院院长张朝晖、自动化学院班子成员、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科研骨干、自动化学院相关教师等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由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彭开香主持。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黄武南在致辞中对学术/技术委员会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了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简要介绍了自动化学院的发展情况,以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基本情况,并恳请专家为两个平台在新形势下的建设和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学术/技术委员会会议由学术/技术委员会主任桂卫华院士主持。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先中教授和工程中心主任张朝晖教授从基本情况、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开放交流及未来规划等方面分别向委员们汇报了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工作。同时重点实验室青年学者李琳琳教授和工程中心青年学者张天尧副教授分别做了题为《控制理论驱动机器学习的复杂工业过程故障诊断》和《超导量子干涉器与弱磁探测应用》的专题学术报告。
学术/技术委员会委员认真听取了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工作报告和学术报告,高度评价了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过去所取得的成绩,对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委员们一致认为:重点实验室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方面均取得了突出业绩,行业特色显著;工程中心工作扎实、成果突出,既有前沿技术研究又有成功应用和推广,研究成果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与会委员还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建议:希望重点实验室进一步聚焦钢铁行业定位,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钢铁行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凝练研究方向,加强学科与行业交叉,加快成果转化,在钢铁信息化、智能化方面作出重要支撑;建议工程中心加强实验平台建设,紧密结合钢铁、冶金行业特色,并进一步加强国内外交流和青年人才培养,围绕国家需求发挥更大作用。
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李擎在总结讲话中,感谢学术/技术委员会专家的关怀和帮助,希望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能够在专家的指导下,再接再厉,取得更好、更大的成果。
工业过程知识自动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北京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培育),2008年底,钢铁流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2016年6月正式通过教育部验收。2017年2月,教育部同意更名为工业过程知识自动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76人,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1名,新世纪优秀人才4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得者1人。近两年,实验室研究团队获得省部级奖项5项,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代表性期刊/会议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0 余项;牵头获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多个重要科研项目。
北京市工业波谱成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2013年6月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建设。工程中心设有高炉微波成像技术、红外成像及评估技术、太赫兹波成像技术、图像模式识别技术等四个研发方向,主要针对冶金、石化、医疗等领域信息检测的需求进行装备研制及技术和软件开发。已先后于2016年和2020年两次通过北京市科委考评。工程中心现有固定人员35人,近两年发表工程中心署名学术论文61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23项,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11项,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20项,承担各类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1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