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 English
  • 首页
  • 院系介绍
  •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人才培养
  • 学生工作
  • 公开公示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研究生培养
通知公告
  • 自动化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拟录04-05
  • 自动化学院关于调整2023年部分专04-05
  • 自动化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03-30
  •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 2023年03-21
  • 关于拟接收周昊等2人为中共党员02-27
  • 自动化学院2023年接收推免生拟录10-21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培养方案

研究生培养方案(博士/硕士)

作者: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5-11-06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研究生培养方案

 

修订负责人:彭开香      肖文栋            曾慧

主管院长:张朝晖        院学位委员会主席:孙长银

 

一、学科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经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的工学博士和工学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包括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系统工程(08110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4),导航、制导与控制(081105)等五个二级学科。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北京市重点学科。自2003年起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建有“钢铁流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工业波谱成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要研究方向:1、流程工业先进控制技术;2、新能源控制关键技术;3、电气传动自动化; 4、新型检测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及数据融合;5、模式识别及图像处理;6、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7、先进控制理论及方法。

 

二、学位类型和培养目标

本学科可授予工学博士和工学硕士学位。

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以学术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对硕士研究生以学术素养、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

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严谨科学作风和敬业精神;应具备良好的学术表达能力;应在控制科学、控制工程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应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或科技开发的能力;应在理论或技术方面取得创新性成就。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应具备良好的学术表达能力;应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应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完成具有一定工作量和一定难度的科研工作。

 

三、学制、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最低学分要求为10学分;

硕博连读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自硕士入学起一般为5~6年,最低学分要求为34学分:

学士直攻博研究生:学制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5~6年,最低学分要求为34学分;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2.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最低学分要求为26学分。

 

四、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公共

必修课

6080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

博士生必修

508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硕士生必修

5090010

硕士生公共外语

64

3

1

公共

选修课

5080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2

硕士生必选1门

5080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2

5210002

计算方法A/B(留学生)

48

3

1

博士生必选1门

硕士生必选1门

5210005

数理统计

48

3

1

6210004

随机过程

32

2

2

5210001

统计与优化

48

3

2

选修

5210003

运筹学

48

3

1

5210004

模糊数学

32

2

1

5210006

数学模型

32

2

1

5210008

工程中的有限元方法

48

3

1

6210001

数学物理方法

32

2

1

6210002

泛函分析

32

2

1

6210003

现代数学基础

32

2

1

6210005

小波分析及其应用

32

2

2

6210006

非线性有限元及其应用

32

2

2

6210008

物理学与新技术

32

2

1

6090001

英文科技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

32

2

1

博士生选修

5090025

学术交流英语(国际会议交流英语)

32

2

2

选修最多1门

507000X

经管类选修课

32

2

2

学科

基础课

5230101

线性系统理论

32

2

1

博士生必选1门

硕士生必修3门

5230102

动态系统建模理论与应用

32

2

2

5230103

数字信号处理

32

2

1

5230104

系统与控制中的矩阵理论

32

2

1

5230105

最优控制理论及应用

32

2

1

选修

5230106

随机控制理论及应用

32

2

2

5230107

自适应控制

32

2

2

5230108

信息论基础

32

2

1

5230109

模式识别

32

2

1

5230110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32

2

2

5230111

非线性系统控制

32

2

1

5230112

鲁棒控制

32

2

1

5230201

现代信号处理

32

2

1

5230113

数字图像处理

32

2

1

5230114

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32

2

2

5230115

模糊信息处理方法

32

2

2

5230128

系统与控制中的优化方法

32

2

1

5230204

传感器理论与研究方法

32

2

1

6230101

先进控制理论与方法

32

2

1

6230111

应用常微分方程

32

2

1

6230103

机器人学

32

2

2

6230104

现代伺服控制技术

32

2

1

6230105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32

2

1

6230112

视频分析与理解

32

2

1

6230107

预测控制系统及应用

32

2

2

6230108

现代交流电机控制技术

32

2

2

6230109

人工神经网络应用技术

32

2

1

学科

专业课

5230116

检测技术专题

32

2

1

选修

5230117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题

32

2

1

5230118

知识工程

32

2

2

5230119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32

2

2

5230120

实用网络技术

32

2

2

5230121

细胞神经网络与信息处理

32

2

2

5230122

机器学习

32

2

1

6230110

复杂系统的网络控制与优化

32

2

2

5230208

仪表通信技术

32

2

2

5230209

信号调理电路

32

1

1

5230129

模糊控制技术

32

2

2

6230113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双语)

32

2

1

6230114

最优自适应控制与增强学习(双语)

32

2

1


5230123

控制科学与工程案例分析

16

1

2

应用型硕士生选修至少2门

 

5230124

电气传动系统工程设计

16

1

1

5230125

过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16

1

2

5230126

嵌入式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16

1

2

6230115

数值最优化在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32

2

1

6230116

多变量控制系统设计

32

2

2

注:

1、 研究生入学后,根据学生兴趣和导师课题初步确定研究方向;

2、 除必修课外,其他课程均需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方向的需求进行选修。

 

五、学术活动

按照《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的有关规定执行(必修1学分)。

 

六、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工作

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按照《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申请和授予办法》和《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学位申请和授予办法》中的有关规定执行。此外,硕士研究生需通过中期检查后方能申报毕业,中期检查一般安排在第4学期末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按照学校《北京科技大学关于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执行。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在学期间应发表过论文(含录用),或申请过专利、软件著作权(含受理),署名北京科技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研究生培养方案

 

修订负责人:蓝金辉        李希胜         肖文栋

   主管院长:张朝晖        院学位委员会主席:孙长银

 

一、学科简介

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前身是1986年获得授权的自动化仪表及装置硕士点(已于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下设精密仪器及机械(080401)、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402)两个二级学科。本学科建有 “北京市工业波谱成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钢铁流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主要研究方向为:1、先进传感器技术;2、过程参数检测;3、嵌入式仪器;4、无线传感网络及总线技术;5、信号与信息处理;6、导航技术;7、医疗仪器;8、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二、学位类型和培养目标

本学科可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本学科对对硕士研究生以学术素养、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应具备良好的学术表达能力;应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应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完成具有一定工作量和一定难度的科研工作。

三、学制、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学制2.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最低学分要求为26学分。

 

四、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公共

必修课

508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必修

5090010

硕士生公共外语

64

3

1

公共

选修课

5080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2

必选1门

5080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2

5210002

计算方法A/B(留学生)

48

3

1

必修至少1门

5210005

数理统计

48

3

1

6210004

随机过程

32

2

2

5210001

统计与优化

48

3

2

选修

5210003

运筹学

48

3

1

5210006

数学模型

32

2

1

5210008

工程中的有限元方法

48

3

1

6210001

数学物理方法

32

2

1

6210002

泛函分析

32

2

1

6210003

现代数学基础

32

2

1

6210005

小波分析及其应用

32

2

2

6210006

非线性有限元及其应用

32

2

2

6210008

物理学与新技术

32

2

1

6090001

英文科技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

32

2

1

选修最多1门

5090025

学术交流英语(国际会议交流英语)

32

2

2

507000X

经管类选修课

32

2

2

学科

基础课

5230201

现代信号处理

32

2

1

必修

5230101

线性系统理论

32

2

1

5230202

微弱信号检测

32

2

1

选修

5230203

激光工程

32

2

1

5230102

动态系统建模理论与应用

32

2

2

5230109

模式识别

32

2

1

学科

专业课

6230201

仪器科学与技术前沿

16

1

2

必修

62302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科研进展

16

1

2

选修

5230204

传感器理论与研究方法

32

2

1

5230205

惯性导航原理

32

2

1

6230203

卡尔曼滤波与组合导航

32

2

1

5230206

统计信号处理

32

2

1

5230207

视觉测量技术

32

2

2

5230208

仪表通信技术

32

2

1

5230209

信号调理电路

32

2

2

6230113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双语)

32

2

1

6230204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

32

2

1

5230211

环境安全监测技术

32

2

1

5230212

虚拟仪器与 LabView

16

1

1

至少选修2学分

5230213

MATLAB与信号处理

16

1

2

5230220

高级电子仪器硬件设计

16

1

2

5230215

现代仪器软件设计

16

1

2

5230216

仪器开发基础

16

1

1

6230205

梯队科研进展

32

2

1

选修

5230217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16

1

1

5230218

学术交流基本技能

16

1

1

硕士生入学后根据学生兴趣和导师课题确定研究方向。除必修课外,其他课程均须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方向的需求进行选修。

 

五、学术活动

按照《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的有关规定执行(必修1学分)。

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术报告6次以上并撰写总结,经导师审核后取得相应学分。总结报告交学院资料室存档备查。

 

六、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工作

研究生的培养按照《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和《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学位申请和授予办法》中的有关规定执行。此外,研究生需通过中期检查后方能申报毕业,中期检查一般安排在第4学期末进行。

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在学期间应发表过论文(含录用),或申请过专利、软件著作权(含受理),署名北京科技大学。


版权所有 ©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编:100083  |  邮箱:saee@ustb.edu.cn  |  电话:010-62332905